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一觉醒来,电影市场回到十年前!

但随着电影市场不断走高,风险也在不断累积。2012年,全国电影院只有3200家,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1万家,增幅超过240%,然而单银幕产出从2012年的34.4万元/年暴跌至2025年的不足10万元。


2025年4月,国内电影市场单月票房仅11亿元,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历史低位,较2017年巅峰期下滑74%,这是国内电影市场最为割裂的时期。

但随着电影市场不断走高,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2012年,全国电影院只有3200家,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1万家,增幅超过240%,然而单银幕产出从2012年的34.4万元/年暴跌至2025年的不足10万元。

今年4月单日场均观影人数甚至低至1人,影院运营陷入“开门即亏损”的恶性循环。

电影市场回到十年前,原因何在?

一觉醒来,电影市场回到十年前!

仅靠《哪吒2》的辉煌,显然还不够。

今年春节登陆荧幕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创下150亿+的票房奇迹震惊了全球,但另一边电影市场大盘却仍然处于十年冰冷时期,这一极致的割裂也是从未有过的。

尤其是春节后,国内电影市场相继经历了清明档倒退55%,工作日连续下探1000万的绝境,更可怕的是,一直到五一档期,电影市场也没有回暖的迹象。

而整个4月份的电影票房,更是处在历史低位。

一方面是电影票价上涨,另一方面则是国人看电影需求萎缩。

国内电影平均票价从2018年的35.3元,攀升至2024年的42元,春节档部分影片票价更是超过70元,电影票价的上涨,让人直呼“看不起”电影。

票价上涨带来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观影人次从2019年的17.3亿骤降至2024年的10.09亿,票价敏感型观众大量流失。

电影票上涨是观影人次流失的唯一原因吗?

展开全文

也不是。

和电影票价上涨相对应的,是电影市场的供给侧失能,即好电影越来越少了。

2024年观众对“预告片即全片精华”的营销套路产生抗体,超六成观众认为影片实际质量低于宣传预期,在影方过度宣传的背景下,电影市场反而更不如预期。

尽管《哪吒2》以150亿票房证明头部内容仍具号召力,但仅靠一部哪吒,显然还不够挽救众多的电影从业者。

越来越多中小成本影片普遍存在叙事混乱、价值观悬浮等问题。

另外在类型片方面,电影市场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科幻、动画等重工业类型过度集中,现实题材、文艺片等类型供给不足。2024年国内TOP10影片中7部都是续集或IP改编,原创内容占比更是创下十年新低。

为什么原创内容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市场越来越严峻,这也变相导致电影制作方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更可能去选择那些有市场号召力的电影,而续集和IP改编,无疑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选择。

但不论是续集也好,还是IP改编也罢,在去年春节档期,射雕的口碑崩塌,也证明了改编存在的难度。

它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吸引观众走向影院,但如果改编不好,也会迎来更大的反噬。

一觉醒来,电影市场回到十年前!

当然,电影市场的寒冬不仅仅是电影市场内部的问题,还有短视频的崛起,也在争夺人们的“注意力”。

目前,国内短视频日均使用时长已经突破3.5小时,其碎片化娱乐方式分流了超过40%潜在观影人群,短剧产业2024年市场规模更是突破600亿,进一步侵蚀传统影视消费场景。

当短剧都开始超过电影市场的时候,拍电影的难度也就更大。

除此之外,对影院来说,他们承受着高昂租金(占成本30%-40%)、设备折旧(年均15%-20%)等多重压力,也就只能被迫通过提高卖品价格、延长广告时段等“自救”手段,这样一来反而加速观众体验恶化。

在一系列因素叠加之下,电影市场遭遇最强寒冬。

2024年国内影院单厅日均收益跌破800元,低于盈亏平衡线(1200元/厅),严苛的盈利条件,也导致今年或许将有超2000家影院闭店,而人流量更低和消费能力更低的三四线城市中小影院会首当其冲。

电影市场遭遇如此寒冬,应该如何破局呢?

首先是价格。

完全可以推行分级票价体系,当然电影市场也可以采取分级,来吸引更多电影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

参考高铁动态定价模型,针对非黄金时段、老旧影片实施5-15元超低票价,吸引价格敏感群体;而在电影内容上,也可以采取电影分级体系,来让更多影片进入电影,把制作空间打开,把更多类型的观影观众吸引进来。

从而扩大国内电影市场票房。

三四线城市电影票价基准也可以下调20%-30%,与当地消费水平匹配,而不是全国统一一个价格,部分三四线城市春节档更是高到离谱。

只有摒弃“赚快钱”的思维,以内容和低价破局,我国电影市场才有可能重新迎来春天。

一觉醒来,电影市场回到十年前!

回望国内电影这十年,可能谁也没有想到,票房最高的竟然是2019年。

一觉醒来,电影市场回到十年前!

2019年,我国电影票房市场来到642亿元,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跌至334亿元;2025年春节档《哪吒2》带来150亿元票房,好像为今年电影市场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开头。

但从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情况真的不容乐观。

今年4月份单月票房才11亿元,各种长假和节假日对电影市场的拉动效应越来越低,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国内电影市场恐怕只有春节档和暑期档,最多再加一个国庆档。

国人看电影的口味越来越挑剔,本质上也对应今天电影市场的内容越来越单一,甚至是同质化。

这一点从历年票房冠军也能够看出来。

2015年的票房冠军是《捉妖记》,这是一部喜剧玄幻电影;2016年的票房冠军是《美人鱼》,和2015年相比,类型几乎是一致的。

到了2017年,票房冠军变成了《战狼2》,从此打开了主旋律电影的先河;2018年票房冠军是《红海行动》,本质上和战狼2是同一类型的。

2019年,票房冠军是《哪吒》;2020年是《八佰》,2021年则是《长津湖》,2022年则是《长津湖之水门桥》,2023年变成了《满江红》,2024年延续了喜剧片的攻势,是贾玲的《热辣滚烫》。

到了2025年,《哪吒2》以150亿的票房奇迹,打破记录创下一个神话。

从这十年的票房排名来看,喜剧、动作、动画三大类型占票房前十的72%,现实主义题材仅占18%,同质化的严重,导致了今天观众的审美疲劳。

随着电影市场在短视频和同质化等问题的叠加之下,未来3-5年电影市场可能会经历痛苦的市场出清过程,预计影院总量可能会回调至6000-8000家合理区间。

从数量到质量,对国内电影市场而言,或许是时候重视剧本而非其他了,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当一个行业迎来洗牌,才是这个行业最有可能改变的时候。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8.xyz/2763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