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民军成员在训练基地参加综合训练演习
去年8月17日,乌军突然攻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普京原计划速战速决,但进展并不顺利。10月份,有外媒披露朝鲜士兵入俄参战,人数大约在1.2万名左右。乌克兰方面也不止一次报告,还有无人机拍下朝军士兵的照片。但当时俄朝拒不承认也不否认,连乌军俘虏朝军人员,并公布采访视频,俄方还指责这些消息纯属子虚乌有。
现在为何又一起改口呢?从实时机上来看,精准踩中了三个关键节点:
其一,俄军已完全收复库尔斯克。这场持续数月的战役,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耻辱,普京最初计划速战速决,但乌军的顽强抵抗让战事陷入僵局。直到朝鲜援军介入后,俄军逐步扭转颓势。
据俄方披露,朝军不仅提供了大量弹药,还派出约1.2万名士兵直接参战。随着俄军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俄方需要一场“完美收官”来提振士气,并为后续与乌克兰的谈判争取更多筹码。此时公开朝军的贡献,既是对胜利的“加冕”,也是向西方展示“俄朝同盟不可撼动”的姿态。
格拉西莫夫高度评价俄军
其二,俄罗斯胜利日纪念活动临近。5月9日是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日子,普京早已将这一活动定为年度外交重头戏。
早前俄副外长鲁登科证实,去年11月朝鲜外长崔善姬到访莫斯科期间,曾就金正恩访俄事宜进行讨论,预计今年之内成行。普遍分析认为,金正恩很可能在胜利日期间访俄,普京极有可能在红场阅兵式上公开感谢朝鲜的“国际主义支援”,这将成为俄朝关系史上的高光时刻。
其三,美日联合军演施压。就在俄朝官宣这一消息之前,美军和日本空自出动B-1B战略轰炸机,在东海-琉球群岛以南-西太平洋的大面积空域中进行联合演习。此举被朝方解读为“核威胁前置化”。
正好库尔斯克大捷,俄方不再藏着掖着,官宣朝军参战消息,朝方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通过展示与俄罗斯的军事捆绑,可以迫使美日重新评估对朝施压成本。
俄乌冲突消耗了惊人数量的弹药
朝鲜向来以“先军政治”立国,此次高调宣扬海外作战成果,背后暗含多重战略考量。去年6月,俄朝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其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遭受攻击时,另一方将立即提供军事援助”。
但此前外界普遍认为,这一条款更多是象征性表态。如今朝鲜以实际行动证明,条约绝非一纸空文——朝方既已派兵援俄,未来若半岛生变,俄罗斯也必须履行条约义务。这种“军事捆绑”让美韩不得不重新评估对朝动武的风险:攻击朝鲜可能意味着直接与俄罗斯开战。
另外,自2017年联合国强化对朝制裁以来,朝鲜经济长期受困。而通过向俄提供军火和兵力,朝鲜换取了俄方的能源、粮食及尖端技术。朝军新近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崔贤”号已经下水,另有消息称,俄可能协助朝升级导弹制导系统。这种“炮弹换战舰”的模式,让朝鲜在打破国际制裁的同时,加速军事现代化进程。
俄朝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总而言之,朝军援俄库尔斯克大获全胜,就是一场“打出国威”的胜利宣言。朝鲜通过绑定俄罗斯,为自己打造出了一副“战略铠甲”。若普京在胜利日庆典上公开确认对朝安全承诺,无异于给《俄朝条约》盖上“血盟认证”。而朝军“境外作战能力”的展示,也将刺激韩国加快“战略自主”步伐。
同样值得警惕的是,朝鲜通过库尔斯克行动验证了“危机边缘外交”的有效性——以有限军事冒险换取战略主动权。这种模式可能被复制到未来半岛危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