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对话韩峰涛:如果技术方向正确,具身智能一定会诞生特斯拉、小米这样的公司

出品|搜狐科技作者|杨锦 汉雨棣编辑|杨锦见到韩峰涛的那天,正值北京突然升温到20多度,会面的地方在他的办公室,朝南,有宽大的玻璃窗,天气像当下的具身智能赛道一样热烈——就在眼下,千寻智能完成了一轮5.28亿元的融资。距离上一轮融资只有4个月。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杨锦 汉雨棣

编辑|杨锦

见到韩峰涛的那天,正值北京突然升温到20多度,会面的地方在他的办公室,朝南,有宽大的玻璃窗,天气像当下的具身智能赛道一样热烈——就在眼下,千寻智能完成了一轮5.28亿元的融资。距离上一轮融资只有4个月。

他穿着运动鞋和一件没什么设计的套头衫,袖子撸到肘部,看上去务实、敏捷。他日常和员工一起坐在工位办公,办公室主要用来会客。工区随处可见正在训练、调试中的机器人。

要做成理想中走进家庭的人形机器人——会拖地、做饭、熨衣服,能辅导孩子作业,还能陪主人打牌,需要烧多少钱?

韩峰涛的答案是:保守估计3亿美金,中性估计5-6亿美金,大概能做到GPT 3.0-3.5水平。

对于具身智能,有人认为“还没有PMF”,看不到商业落地的可能性。比如李开复说这是“10年后才会发生的事儿”,朱啸虎直言“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韩峰涛对这些质疑不以为然,他很早便对机器人产生兴趣,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后来又攻读了国内机器人泰斗丁汉院士的博士。

他的某社交平台主页上,置顶了2023年写的《当机器人拥抱大模型》万字长文,开头和结尾都放了同一张图:幽蓝深邃的苍穹下,机器人“瓦力”正在仰望星空。

“过去数年里,机器人产业曾被无数挂着AI旗号的公司‘赋能’过,但传统AI并没有那么智能。”他写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及大模型的突破,今天的机器人产业也许正迎来仰望星空的那一刻。”

那是他第二次创业、投身千寻智能Spirit AI的前一年。

2014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标语贴满中关村大街的时候,韩峰涛从国企出走,和同事一起创办了珞石机器人,后来成为小米汽车工厂的供应商之一。

展开全文

韩峰涛的两次创业,都拿到了雷军系顺为资本的投资,他在朋友圈也开玩笑地自称是“被顺为投了两次的男人”。

“无知者无畏啊”,回忆起当时中关村创业大街掀起的风口,有移动互联网,也有上一代AI的浪潮。

今天,大模型给机器人带来了新的想象力,也给了韩峰涛们,将科幻搬进家庭的信心。

2024年,二次创业,他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高阳联合创办千寻智能,希望让AI走出虚拟代码,“长”出物理躯壳。

千寻的另外一位创始人郑灵茵,有多年的工业机器人出海经验,和韩峰涛、高阳形成了创业“黄金三角”。

就在上周,字节原AI 技术专家解浚源也加入进来,千寻智能Spirit v1 VLA模型学会了叠衣服,这让他振奋不已,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具身智能已迎来曙光,真正理解物理世界摩擦力与惯性的机器人正向我们走来。”

“找聪明的人、好背景的人,可以缩短创业时间”。韩峰涛强调,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顶尖、优秀人才的推动,必须集中资源,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硅基与碳基的碰撞中,这位80后创始人,带着对机器人行业的热爱与做出伟大企业的野心,扎进具身智能的浪潮。

以下为搜狐科技与千寻智能创始人、CEO韩峰涛的对话精编:

真正的竞争还没开始

“达到GPT3.5的水平,预计需要3到4年”

搜狐科技:您大概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创办了千寻智能(Spirit AI),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契机?

韩峰涛:AI技术革命始于2012年底,AlexNet的出现引发了深度学习的革命。之后,像AI四小龙比如旷视、商汤这些企业,虽在人脸识别等领域有所成就,但他们并没有获得颠覆式的成功,还是属于第一波技术革命的产物,技术曲线在上升之后又趋于平缓。

现在我们正处于AI技术革命曲线的第二次增长阶段,这得益于之前的技术积累,包括人才、基础设施、GPU和工程经验等,是最合适的具身智能创业时机。

搜狐科技:听说千寻4月份要发布新品,是一款什么样的机器人?

韩峰涛:这个机器人主要是为了数据采集和下一代机器人的迭代,类似于特斯拉的第一代样机,暂不对外出售。

搜狐科技:它的BOM(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大概在怎样的区间?

韩峰涛:大概在10万左右。将来成本目标是1万美金以内。考虑到商用机器人一般回本周期在1-2年,北上广深等地工人一年综合成本约10万,店面成本约10万,若售价20万,毛利需至少30%以上,所以成本控制在1万美金左右比较合理。

搜狐科技:我看有的人形机器人售价10万,甚至最近有三四万的机器人出来,您怎么看现阶段机器人就开始“卷”价格?

韩峰涛:我们肯定不会到三万、四万,或者包括10万的售价,因为现在的硬件发展的规律下,如果成本低了,那一定是通过牺牲性能来的,就像现在造车一样,10万块钱的车,肯定相对来说电池小,做工差。

搜狐科技:我们是怎么教会机器人叠衣服的?

韩峰涛:和训练大语言模型类似,也分为预训练和微调两个阶段。预训练阶段,我们让机器人通过观看人类干活的视频来学习常识,就像你学游泳前在小红书、抖音上看游泳视频,了解手和腿的动作,但这时候还不会游泳。

微调阶段,我们通过远程人类操作机器人,让它实际去叠衣服,就像找教练手把手教你游泳动作。微调后,机器人学会了动作,但还不熟练,需要通过强化学习自己不断练习,比如调整手法以叠得更整齐。

搜狐科技:学会叠衣服这个动作需要多长时间?

韩峰涛:机器人学会一项新技能的时间取决于基础模型的能力。现在我们的具身模型还处于初级阶段,类似GPT1.0的水平,学习速度较慢,预计达到GPT3.5的水平需要3到4年,届时机器人学习新技能会更快。

在那之前,我们需要不断训练和迭代模型,就像OpenAI在GPT达到一定阈值前一直坚持训练一样。我们相信,一旦模型能力达到“涌现”时刻,机器人就能胜任更多任务。

搜狐科技:您判断机器人走进工厂和家庭分别要多少年?

韩峰涛:机器人走进工厂很快,未来一两年就可以落地。而走进家庭虽然比工厂要晚,但会快于大家的期望,大概5年左右时间。

搜狐科技:千寻很多伯克利、清北背景的人,我们会倾向于招名校的员工吗?

韩峰涛:现在具身这个赛道其实普遍都是高学历、优秀背景的人来参与,我们也是根据行业整体的要求来进行团队的组建。当然,我们认为经验和学历同样重要,也欢迎各方优秀的人才加盟千寻。

强调教育背景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

搜狐科技:那您不怕错过王兴兴这种人才?

韩峰涛:他在这个方向认认真真坚持10年,做的非常好。我们具备判断优秀人才的能力,也不是唯学历论,行业经验与学历背景同等重要。好背景、聪明的人,或许一定程度可以缩短创业的时间。所以我们招优秀的人,是要短时间之内把这些好的东西做出来。

7个月融了7亿元

“投资人找过来的太多了”

搜狐科技:这两年看到好多搞自动驾驶的人都去做具身智能了,这是为什么?自动驾驶赛道里可做的事情不多了吗?

韩峰涛:对,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相对确定,剩下的就是沿着这个方向一点点地去打磨。所以有些厉害的人会觉得这个赛道没有太大的想象力了,转而投身具身赛道。

搜狐科技:最近有行业高管呼吁大家不要都争着做整机机器人,您有觉得赛道变拥挤了吗?

韩峰涛:如果纯从数量上来说,还挺多的,但是如果从竞争角度来看,也有一些玩家属于在凑热闹。所以我觉得具身这个方向真正的竞争还没开始。

搜狐科技:目前这个赛道拿钱是不是特别容易?

韩峰涛:相比其他赛道肯定容易些,但想拿很多钱并成为头部也不容易。我们刚结束一轮融资,新融资也在来的路上。

搜狐科技:投资人现阶段更看重哪些要素?

韩峰涛:主要看团队和技术进步,我们有国内第一个连续的柔性物体操作模型。AI领域有个莫拉维克悖论,就是小朋友觉得简单的,AI反而觉得难,比如叠衣服。大模型主要进展在常识上,这对机器人应用很重要。

搜狐科技:这几次融资是主动找投资人还是投资人主动来找我们?

韩峰涛:主要还是投资人主动找我们比较多。

搜狐科技:今年宇树爆火后,对行业投融资有影响吗?

韩峰涛:肯定是有一些正面影响,开年后大家热情高涨。但宇树更偏具身硬件方向,而千寻其实是以AI模型为主的企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团队背景和技术进展去支撑融资。

搜狐科技:具身智能是一个很烧钱的事情吗?做成通用的能走进家庭的人形机器人,需要多少钱?

韩峰涛:会烧钱,但比自动驾驶和大模型少,因为我们在应用层面避免了重复踩坑,且算力成本比他们低。保守估计大概3亿美金,中性估计5到6亿美金,稍微激进点可能十亿美金,但这只是做到GPT 3.0-3.5水平,后续产品转化还需更多资金。

搜狐科技:这个行业未来会像手机一样寡头化、剩下少数几家,还是会像汽车一样,有更多的品牌可以共存?

韩峰涛:更可能像汽车行业。因为机器人硬件形态复杂,能满足不同需求,如闺蜜机、家庭管家机器人等等。即使目标是通用机器人,市场仍会有不同偏好,未来行业会有几家巨头做全品类机器人,也会有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小公司。

“真正的技术革命,

只要它是真实的,就一定会诞生伟大的公司。”

搜狐科技:您最早在国企工作,当时怎么想到出来创业的?

韩峰涛:无知者无畏啊。2014年的时候,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关村创业大街特别火,大屏幕上、3W咖啡都挂满了宣传,大家也疯传谁谁创业很厉害。我们也受到鼓舞,决定出来创业。

当时国家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机器人行业也是个很好的赛道。2015年我们第一次参加路演,中关村大街还有个科技创投天使会,我们通过天使会认识了梅花创投的合伙人。梅花创投也入股了0.5%,后来退出后也获得了很丰厚的回报。

搜狐科技:这一波我们看到很多创业者,似乎更愿意做那些需要5年甚至10年才能实现的事情,而不都是着眼于短期内见效的项目了。

韩峰涛:我觉得做事情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事情本身的规模。像自动驾驶这种复杂的技术,确实需要5到10年甚至更久才能实现。而一些简单的AI应用,比如智能玩具、智能眼镜等,很快就能落地,因为它们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更容易实现商业化。

搜狐科技:您为什么不做那些更容易变现的生意呢?

韩峰涛: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技术革命,只要它是真实的而不是泡沫,就一定会诞生伟大的公司。就像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搜狐、新浪、网易等第一批互联网公司,随后又诞生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时期,具身智能作为AI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应用,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如果这个技术方向是正确的,那么未来一定会诞生像特斯拉、小米这样的伟大公司。

搜狐科技:您提到好几次伟大,为什么想做伟大的公司?

韩峰涛:人生短暂,从宇宙视角看地球,个人意义有限,要尽力做最好的事。AI技术革命是当下的重要机遇。从2012年的深度学习革命到如今的第二次增长,我们正处在合适的时间窗口。

搜狐科技: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具身智能最本质上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韩峰涛:短期内是理解力的问题,即理解世界。智能是从理解简单现象到使用工具,再到创造工具。具身智能目前的智能化水平相当于大猩猩,只能理解简单的事物,比如火的危险和用途,甚至还不如一岁半的小朋友。

搜狐科技:从猿类进化到智人需要几百万年,但您说具身智能5年后就能有显著进步,这可能吗?

韩峰涛:猿到人类是物种进化,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类似人类小孩从出生到五岁的成长速度。而且,具身智能是基于硅基的,相比人类的碳基进化速度更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8.xyz/2124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