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裁员70%、降薪20%,AI四小龙到底怎么了?

AI独角兽企业单靠技术实力恐难以支撑长期亏损。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四小龙”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AI独角兽企业单靠技术实力恐难以支撑长期亏损。

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四小龙”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3月26日,商汤科技公布的2024年度财报犹如一记重锤,全年总营收37.72亿元,净亏损却高达43.06亿元,2018-2024年累计亏损更是超过546亿元,平均每天烧掉近2000万元现金,烧钱速度令人咋舌。而云从科技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总营收约3.98亿元,同比下降36.6%,归母净亏损在5.9亿元-6.8亿元区间,2017-2024年累计亏损超44.75亿元,相当于每个工作日亏损近200万元,财务状况岌岌可危。

裁员降薪的风暴在四小龙内部肆虐。商汤科技自2021年起大刀阔斧进行人员调整,员工总数从6113人缩减至4672人,非核心业务被裁撤,甚至将新加坡办公室搬迁至低成本区域,以削减运营成本。云从科技去年实施全员降薪20%的举措,今年核心技术成员张岭辞职,导致核心技术团队骨干流失率超过40%,仅剩创始人及副总经理。依图科技的裁员幅度更是惊人,裁员超70%,医疗业务几乎全线关停,武汉、西安等地分公司纷纷注销。

随着AI大模型等新一轮产业周期启动,商业化转化缓慢和新业务缺乏有效盈利模式,正成为这些企业面临的普遍困扰。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剧其生存压力。

央视财经曾在近期报道中指出,AI独角兽企业单靠技术实力难以支撑长期亏损,如何实现规模化落地与商业闭环成为决定其未来命运的核心。整体来看,AI四小龙在转型调整以及市场化阵痛中的表现,折射出中国AI行业“技术向产业落地”过程中的结构性转型。

陷入困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AI四小龙在技术研发上的大力投入使得其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长期亏损的困境。商汤科技虽然在生成式AI领域表现出一定的市场增长潜力,仅在2024年第二季度便实现了24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了总收入的63.7%,同比增长超过100%。然而,这样的增长依然不足以弥补其高额的研发支出所导致的巨额亏损。

商汤科技的困境在于尚未找到一条有效的商业化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经济表现。其数年累积的亏损表明,尽管技术和市场机遇巨大,怎样实现其技术优势的变现成为关键问题。某科技评论媒体指出,AI企业在商业化过程中往往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技术更新速度带来的挑战,这也许正是商汤等公司业绩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全文

专家分析提到,AI技术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使得商业化路径的探索具有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市场中有效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是引领市场趋势,将成为AI四小龙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因此,尽管生成式AI业务在收入上的增长是积极的信号,但若要真正扭亏为盈,AI企业还需要在市场策略和盈利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

裁员70%、降薪20%,AI四小龙到底怎么了?

行业内,快速发展的技术变革与巨头企业的加入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OpenAI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突破,纯语言模型成为热门,逐渐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形成冲击。而AI四小龙长期聚焦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这一变革下面临转型压力。在转型过程中,四家公司虽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摆脱困境,但效果未达预期。

这表明,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即使是深耕特定领域的企业,面对新兴技术的冲击,转型之路也充满挑战,如何在新的技术浪潮中找准方向、实现有效突破,是AI四小龙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旧势力的较量?

面对困境,传统四小龙纷纷展开技术突围战。商汤科技押注亚洲最大智算中心AIDC,构建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能力,试图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实现突破;依图联合华为推出昇腾一体机,以硬件成本优势抢占边缘计算市场;旷视转向智能驾驶赛道,与吉利合作的纯视觉方案已上车极氪001。

这些举措显示了四小龙在技术转型方面的决心,但技术商业化周期长达18-24个月,远水难解近渴。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还面临着算力成本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同时,市场竞争激烈,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四小龙能否在技术突围战中取得成功,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当前AI市场中,“AI六小龙”、“杭州七小龙”等新兴力量不断涌现,给传统AI巨头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些新兴企业凭借开源模型与轻量化应用迅速崛起,以敏捷的开发速度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百川智能依托抖音流量生态,其对话机器人“百小应”日均交互量达2亿次;月之暗面通过订阅制模式实现单季度营收破亿;Minimax凭借游戏场景切入元宇宙赛道。它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快速获取用户和流量,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盈利,对四小龙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除了新兴企业的挑战,百度、阿里、腾讯等传统巨头也在积极进行生态卡位。华为昇腾平台已适配全球60余家AI企业,百度文心一言接入600万开发者,腾讯混元大模型在游戏领域的渗透率达72%。传统巨头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构建起庞大的生态系统。

裁员70%、降薪20%,AI四小龙到底怎么了?

相较之下,四小龙在算力资源、数据积累、应用场景等维度全面落后,生态位逐渐边缘化。加入传统巨头的生态系统,可能获得发展机会,但也面临失去独立性和话语权的风险;而独立发展生态系统,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面临巨大挑战。

与新兴企业和传统巨头相比,四小龙虽然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但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在技术创新方面,它们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趋势。

在市场拓展方面,过度依赖B端市场的商业模式,使其在C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在资本支持方面,新兴企业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大量资本关注,而四小龙长期的亏损状态,使得其在融资方面面临一定困难。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四小龙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AI四小龙未来到底在何方?

商汤科技选择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进行深入探索,自2018年开始建设智算中心,2022年建成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其SenseCoreAI大装置已积累超600种预训练模型,支持千亿级参数模型训练。商汤推出的“日日新V6”大模型,不仅支持多模态的原生融合,还实现了不同模态数据的联合编码,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2024年,商汤生成式AI业务收入达到24亿元,占总收入的63.7%,同比增长超过100%,显示出其在商业化方面的潜力。未来,商汤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C端市场的开拓上,需要找到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旷视科技选择通过算法优化减少对硬件的依赖,转向智能辅助驾驶的纯视觉方案。旷视创始人印奇成为千里科技董事长,并与吉利共同推出覆盖全系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种转型策略既解决了旷视在算力上的劣势,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点。然而,智能驾驶赛道竞争激烈,华为ADS、百度Apollo等已占据先发优势。旷视需要在算法精度和成本控制上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同时加强与车企的合作,拓展市场份额,才能在智能驾驶领域站稳脚跟。

裁员70%、降薪20%,AI四小龙到底怎么了?

依图科技与华为联合推出昇腾大模型一体机,将硬件成本降低50%,并专注于以视觉为中心的多模态模型开发,致力于通向AGI的空间智能方向。依图表示公司已实现盈利,现金流为正,表明其商业模式得到了初步验证。未来,依图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华为的合作,深化在昇腾生态中的布局,同时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尤其是在C端市场的探索上,需要找到更适合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云从科技基于昇腾芯片,与华为合作推出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同时构建了混合模型云服务,支持自有及第三方模型。云从科技还在昇腾910B芯片上进行了深度适配,旨在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能力。在金融、政务等领域,云从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未来,云从需要进一步完善混合模型云服务,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市场份额。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曾经辉煌一时的AI四小龙,如今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市场竞争格局中,新兴势力的崛起和传统巨头的生态卡位,让四小龙的处境更加艰难。然而,面对困境,四小龙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战略方向,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重构和生态协同突破,努力寻找突围之路。

未来,AI四小龙能否成功逆袭,实现从困境中的突围,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它们需要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

同时,对于其他AI企业而言,四小龙的经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唯有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元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8.xyz/2575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